Ph:0571--86992277
"弘扬“戒欺”文化 以人文要素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"------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频道
2024-08-15

弘扬“戒欺”文化 以人文要素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

        8月1日,杭州市临平区举办弘扬“戒欺”文化、推进高质量发展交流会,多位专家学者、企业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发言。

“ 刚工作时,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徒工,筛药的时候简单几下就把丸药筛好了,师父一眼看出筛出的丸药大小不匀称,马上指出我们的错误,告诫我们即使是最简单的工序,也要认真完成,这样才是‘戒欺’,才是‘修制务精’。”朱益军1990年进入胡庆余堂工作,如今已经成长为杭州市工业工匠和胡庆余堂药业丸剂车间“朱益军药物制剂技能大师工作室”的领衔人,但工作之初的这段小插曲令他印象深刻,并受益终身。朱益军在会上所分享的亲身经历,正是胡庆余堂“戒欺”文化的一个缩影。

       150年前,杭州诞生了一家传承至今的医药馆胡庆余堂。成立之初,创始人胡雪岩所书一块“戒欺”牌匾,高悬在“耕心草堂”正对面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总经理办公室门口。这是当时医药馆众多匾额中,唯一一块朝里挂的匾额,用于告诫员工牢记诚信经营。

       当时,胡雪岩还以跋文的形式提出了“戒欺”的87字要求。其中,提出了一个严格的职业要求,即“万不可欺”;也对实现要求做出明确的规范,即“采办务真,修制务精”;还与广大员工共情共勉,即“造福冥冥”“善为余谋、善自为谋”。“现在每个新进员工都必须全文背诵,‘戒欺’已经成为了胡庆余堂企业文化的核心,是胡庆余堂百年发展的立业之本、文化之魂。”杭州胡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晓晶介绍道。

     “可以说,新时代的‘戒欺’文化已经从企业文化上升为重要的地域文化。”杭州市社科联(院)原副主席周膺在会上如是说。在他看来,这不仅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,而且与浙商文化中的“义利双行”高度契合,中药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是对外传播过程中无形的加持。中国计量大学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与标准化研究中心副主任、首席专家王嘉珏也认为,胡庆余堂药业的“戒欺”文化可以成为临平文化强区建设中的杰出代表,为全市乃至全省文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建设提供临平方案。

       如今,传承150年的胡庆余堂药业在临平经开区建成了现代化生产基地,探索和实践中药的智能化生产。无论是关键生产工序实现设备全自动化生产,还是确保每一粒药都能做到流程可控、质量可跟踪,从古方到智造,胡庆余堂药业始终恪守着永不褪色的“戒欺”文化,2023年企业经营规模破10亿元。

       事实上,“文化赋能经济”的故事在临平并不少见。例如,老板电器发挥“老虎钳精神”守主业、强实业,实现中国厨电产业在全球的“异军突起”。又如,贝达药业始终秉持开拓创新、造福于民的发展理念,开启了“从0到1”的拓荒之路。在一家家“未来工厂”飞速运转的背后,在智造硬实力不断彰显的背后,文化的生生不息令临平这片创新热土激荡起繁荣发展的万千气象。

       与此同时,“文化转化经济”的篇章也在持续上演。臻元箱包以“兵马俑”为设计灵感,推出了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行李箱“英俑”,火爆全网;朱炳仁铜开发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,实现老字号“出圈”;晚峰文化致力于中国榫卯积木设计和研究,让更多人在一拼一搭中感悟中国古建筑的魅力……有故事的“临平造”,正持续向外传递临平企业的制造实力与文化内核。

       临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临平将全力推进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,继续学习好弘扬好利用好以“戒欺”文化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文化,创新文化传播形式,强化文化赋能转化,加快实现城市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向赋能。同时,以区域内外贸企业为载体,在助力企业出海的同时做好文化出海文章,积极助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“走出去”。